一场教科书级的发布会

非常时期非常引人关注的一场发布会,居然开成了官员治理水平的绝版真人秀和网友的吐槽大会,这样的会,奇葩得也是不能再奇葩了。

一场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到底应该怎么开?

其一,细节、细节、细节。

一场教科书级的发布会。

新闻发布,本身是个技术活儿。细节、细节、细节,一切新闻发布会的成败,都取决于会场内外的所有细节。我们看昨晚的发布会,省长未戴口罩;市长戴着口罩,但戴反了(金属箍在下边,疫情爆发这么多天了,原来他还不知道怎么正确戴口罩);主持人戴着口罩,但可能因为现场空气太让人憋闷了吧,两个鼻孔露在外边,根本起不到防护的作用。

这样一场发布会,高规格,全社会超级关注,又是在这么一个非常时刻,口罩这么一件护体神器戴与不戴,决不是个小问题,而三位官员居然没事先商量一下就这么本色出场了!你想,连台上三个人戴口罩这个问题都不统一,在疫情防控的思想和行动上真的就能完全统一?

不能不问个问题,当地新闻办干什么去了?这么重要的场合,没有提前进行演练?没有列明核对清单?没有告知领导重要细节注意事项?没有准备各种预案?这仅仅是疏忽吗?

仅仅批评工作人员是不够的。新闻发布会,你释放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信心。信心从哪儿来?从官员的言谈、着装、仪表、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现场互动等方方面面来,岂能如此草率?

补充一点,在这个场合,省长需不需要戴口罩?答案是,必须戴!艰难时刻,你所有的行为应该都集中释放出这样一个信息——我要求你们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我和你们一样,我跟你们在一起。

作为全场唯一一位没有戴口罩的人,这不是你表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场合,相反这还暴露出你的特殊,暴露出在疫情大面积爆发蔓延的危机时刻,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舆情、对受众观感麻木、对民意疏解缺少感知、缺乏基本媒介素养的弱项。

其二,事实、事实、事实。

省长基本全程念稿,发布会事关重大,做“复读机”没有问题,但读要读对,材料肯定也要正确。整场发布会最富戏剧性的莫过于此。

对于该省自产口罩的数量,省长最初给出了石破天惊的数字,“省年生产各类口罩108亿只,其中民用8.8亿只、医用9.7亿只”(湖北省总人口约5900万,相当于每人183只)。过了1分20秒,有工作人员上台递上纸条,省长才澄清:“刚才这个口罩的生产数值有点出入,不是108亿只,是18亿只,更正一下。”又过了1分钟,在回答下一个问题前,省长再次改口,应该是“108万只”。

在澄清的时候有个小细节,省长开始说是“错误”,后来改口说“口误”。如果是“错误”,那就是给省长准备的材料都写错了,堂堂一个大省,连自产多少数量的口罩都写不对,那可就错之千里了。如果是“口误”,好像责任都归到自己头上了,但看官仍然要问,作为一个身处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省级高官,作为一个需要天天跟数字打交道的地方主政首长,亿和万是怎么看岔的呢?

省长口误,市长看起来数学也不太好。市长说:“现在还有2209位在院治疗的疑似病例还没有得到检测,因为检测时间较长,还有643人在发热门诊留观,所以这两项加起来就将近2700多例……”

笔者算术也不太好,赶紧拿计算器算了算,两个数字加一块是2852,多出来的这100多例是自己跑了吗?

紧张、劳累、准备仓促以致失误频频,老百姓们也许还可以理解;再后退一万步,能力不强,我们也许也能原谅。但从亿万之差、数字之误中透射出来的随性、草率、不负责任,这已经不是“治理能力”四个字所能概括的了。

其三,口径、口径、口径。

数字上的口误也许尚能理解,但对于信息背后的事实判定,因为涉及政府部门的结论和政策走向,这方面公开表态的南辕北辙,不但不能理解,更不可以原谅。

发布会上,省长说“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仍然特别紧缺”,市长则说,武汉防护服紧缺问题“已得到全面缓解”。在同一地区工作,面临同样问题,二人释放的信息南辕北辙。

我们可以认为,是“稿子写得不对”或者“口误”,或者因为二人职务和站位不同,“一个事实各自表述”,但人们更有理由认为,颠倒的事实背后,可能是其中某位领导没有说真话。

从这两天媒体的大量报道和自媒体流出的信息,人们即使没有身在其中,也会留下疫区物资“极度紧缺”、一线医务工作者苦不堪言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支撑起残缺的民意,凸显出某些部门的不作为、治理能力低下和诚信赤字。所谓的“全面缓解”,缓解在哪儿?是事先没有充分对表,还是又一次敷衍塞责?

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诚”字,坦诚面对公众、真诚面向媒体、诚实发布信息、诚恳沟通不足,本来就是其中真义。新闻发布,其实是官民借助人际传播实现良性互动的绝佳方式。如果做不到“诚”,反而造成更多的信息焦虑和诚信困惑,沟壑未填反而加剧猜疑,那这个发布会,即使官员再巧舌如簧、现场表现再光彩照人,对公众来说,答卷也仍然是不及格的。

其四,时机、时机、时机。

有什么样的苗,才有什么样的果。去年12月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就已经露出苗头,而当地一直强装镇定、外松内紧,对外发布信息更是报喜不报忧,直到一个月以后疫情大规模爆发并向全国蔓延,舆情终呈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在疫情蔓延和信息发布面前,当地慢了何止一拍两拍!

这次重大公共危机,更是由最高层直接撬动,下边才开始大动。上边不动,下边也不动。应对本来已晚,又是仓促上阵、临时应激,还要面对伴随疫情扑面而来的沸腾民意和舆情伸张。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的主政官员们,始终是被动的。

不幸的是,1月26日晚的发布会又变成了一场大型车祸现场,它几乎成了地方治理能力的一次现场秀。仓促上阵的官员们,我们理解他们的辛苦和难处,我们也承认他们很大程度上做出的努力,面对疫情和舆情叠加而至的火山口,其内心的压力和煎熬更是可想而知。于是,重压之下,语言、动作、表述……一切都变形了,它反映的不仅是紧绷的心态,更是一种变形的生态。

对这种生态,确实是该管一管、动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