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政治,是了解社会的前提

先来看一个故事。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出任第二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非常忙碌,他远离故乡和家人,整日忙于政治事务。

1780年,亚当斯太太的来信对此多有抱怨。收到夫人的信件以后,亚当斯回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说:“为了我们的孩子们能够自由地研究数学与哲学,我必须研究政治与战争。”

亚当斯用这句后来很出名的话强调了政治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解决好政治问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

实际上,约翰·亚当斯阐述的道理不仅对两百多年前的北美殖民地适用,而且对今天很多尚未完成现代转型的国家也同样适用。

在亚当斯看来,政治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那么,今天是否依然如此呢?

大家先来看几则新闻:

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上任以来,就面临着美国政府债务上限是否要上调的问题。

最近几年,国际媒体上频繁出现美国政府面临“财政悬崖”(fiscal cliff)的说法。2013年10月,奥巴马还不得不临时关闭了部分联邦政府机构。面对这一现象,很多重要报纸和媒体都刊发了评论,但一些评论对美国财政与公债问题缺少深入理解,因此就难以挖掘政治现象背后的真正问题。

按照经合组织公布的数据,美国政府公债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日本的比例已超过200%,有的欧洲国家的比例高达120%~160%。这些都是惊人的数字!

那么,发达国家的公债危机是如何造成的?政府公债固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要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就离不开政治学的思考。

有读者还注意到,在奥巴马政府临时关闭事件中,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是主要的当事人。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是何种政治机构?三者是何种关系?为什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提案经常遭到国会的否决?

这个新闻似乎还揭示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他们却有一个最缺钱的政府;奥巴马总统是世界上最具权势的政治家,但他在国内却处处受到掣肘。

相比之下,英国就很少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很少听到英国首相跟议会就提案或法案问题“打架”。这又是为什么呢?学过政治学,就会知道美国是总统制,英国是议会制,法国是半总统制。

总统制是什么?议会制是什么?半总统制又是什么?不同政府形式的政治逻辑有何不同?这些问题都需要政治学来回答。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这些,即便他整天看国际新闻,甚至本人到了华盛顿、伦敦或巴黎,很多事件也未必能看得清楚透彻。

蓝色:总统制
黄色:半总统制
橙色:虚位总统的议会共和制
红色: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棕色:一党*制
紫色:绝对君主制▼

再看两则环境新闻:

2013年初,北京《新京报》公布了一张照片,读者可以在照片近处看到国旗,但不远处的天安门就只是隐约可见了。有网友给这张照片留下的评论是:“您站在天安门广场,却看不见天安门。”这说明当天北京雾霾极其严重,估计PM2.5已超过500。

2012年华北地区的重度雾霾,标志着中国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引发的严重环境问题。更糟糕的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更大范围内频现重度雾霾,不少中西部城市都面临雾霾的困扰。

那么,如何治理雾霾呢?环境专家容易认为,这是一个技术问题。PM2.5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这两个问题搞清后,就不难拿出治理方案。具体怎么治理呢?技术上讲很简单,只要把构成PM2.5的几个主要成分通通干掉,把几个主要来源通通降下去,空气质量就能变好。

的确,治理雾霾的技术原理是这样的,环境专家的说法并没有错。但是,环境专家的这种技术解决方案能否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共政策呢?这就关系到政治问题。

技术解决方案能否成为一种公共政策,是政策背后的政治决定的。比如,有些措施从技术层面来看是可行的,但是从政治层面来看却难以实施。

这样,此种技术解决方案就会被否决掉。因此,治理雾霾貌似是一个技术问题,其实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另一个环境问题是地下水污染。最近两年,中国地下水污染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治理地下水污染呢?比如,假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新的立法,旨在治理地下水污染。政治学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部新立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怎样?

比方说,某省某县有一家年销售额达百亿规模的大型造纸企业,它是该县的GDP大户与纳税大户,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可能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或省政协委员。

过去,这家企业为了降低污水排放成本,打了一根很深的污水排放管道,通过高压办法把污水排放到1000米深的地底下去了。但是,按照全国人大的新立法,这种污水排放措施属于重点整治和清查之列。这个企业经过计算发现,改造污水排放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就需要一两亿,此后每年污水处理的成本还会增加数千万。显然,这样做会大幅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那么,这家造纸企业会怎样做呢?一种可能的方案是逃避监管。改造和维持排污设施的成本是多少?逃避监管的成本又是多少?该企业会比较两种成本。经过权衡,企业可能会跟当地政府沟通以达成某种“交易”。

通过这种“交易”,企业得到的好处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营绩效,地方政府得到的好处是更高的GDP指标、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当然,可能还会出现企业与政府官员——特别是直接监管机构官员——之间的权钱交易。

这样的话,地方政府就更难阻止企业进行违法污水排放了,新立法在地方层面落实也就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这个假想的案例揭示,治理地下水污染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背后涉及一整套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安排。

此外,媒体报道披露的大量新闻事件都跟政治有关。从奶粉质量、食品安全到医疗问题、养老保障,从农民工子女上学、异地高考到房价与土地财政、钓鱼岛与中日邦交,等等,都跟政治有关。

实际上,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都离不开政治。无论是否喜欢,政治总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人关心政治,就如同鱼关心水质

出生的时候,生育当中就有政治;上学的时候,教科书当中就有政治;工作的时候,就业当中就有政治;落户的时候,户口当中就有政治;上网的时候,网络当中就有政治;就医的时候,医疗当中就有政治;投票的时候,选票本身就是政治;最后离开人世时,墓地可能也关乎政治。

从摇篮到坟墓,政治对每个人不离不弃,更说明了政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