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洗脑儿童动画不仅可以“杀人”,更能批量生产纸片人

“一切答案,都藏在国产儿童动画里”

一、谋杀者

前几天回老家,刚到家就被一阵骂声拦截,不远处一户人家门前正围着十几号人,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站在人群中声泪俱下,她对面站着一个头戴花色纱巾的女人,正刻薄地回骂:“不要脸的荡妇!是你儿子主动让我儿子打的,赔个屁!”声音尖锐到连站在远处的我都听得清清楚楚。

问过站在家门口观望的邻居,才知晓哭泣女人的七岁儿子被花色纱巾的儿子用玩具枪射瞎伤了左眼,最终治疗无效彻底失明。女人来花色纱巾家讨要说法,并索要十几万元赔款。

但花色纱巾一家一口咬定是女人的儿子主动让自家儿子射击的,并决意不加赔偿,只付医药费。

微妙的是,女人的七岁儿子竟然事后亲口承认了是自己主动让花色纱巾的儿子射击的,他在扮演熊大,而花色纱巾的儿子则在扮演光头强。

事情到这里已经明晰:两个男孩因为对动画片《熊出没》的喜爱而进行射击模仿,从而引发了一场会影响到受伤男孩一生的惨案。

这场悲剧甚至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但这并不可笑。

因为这些所谓的“儿童因模仿动画片段重伤乃至死亡”的案件早已不是新鲜事,并且时常登上媒体头条。

早在13年就已有惨案被陆续爆出:

当年4月份,江苏连云港的8岁冉冉和5岁浩浩兄弟俩被严重烧伤。当时两兄弟在模仿动画片里灰太狼烤羊肉的情节,并主动要求另一名9岁男孩将之绑在树上,打火机火花冒出之后,是一片血肉模糊。

如若不是因为恰好有人路过,帮忙灭火,两个孩子可能早已丧命:

而类似案例简直数不胜数,频频发生。

所谓“教育儿童、给予快乐”的动画片,到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个个催命符,将模仿力极强的孩子一步步置于险地。

以至于后来,本来要让儿童通过模仿和聆听获得知识、素养,并培育三观的动画片,却在屏幕上打上了“动画情节,请勿模仿”的字样。

可是既然不适宜儿童模仿,又为何要设计这些不良情节?

明明知道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又为何要在制作儿童动画时打着“请勿模仿”的旗号?

就算打着“请勿模仿”的字样,五六岁甚至还不识字的懵懂儿童又怎么能领会到这些字词的含义?

可他们依旧罔顾孩子的天性,简单粗暴地打着请勿模仿的牌子,肆无忌惮地暴露出他们制作儿童动画时根本没有以孩子为本的畸形状态。

对此,有着20多年少儿动画从业经验的上海炫动传播副总经理叶超曾说:“这让我感到很悲哀,这是对动画制作人的一记‘耳光’,做出的片子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却要孩子不去模仿。那为什么要做这个片子?更何况,六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识字,也不知‘请勿模仿’什么意思,说到底只是给动画片公司起到一个‘免责’的作用。

然而在所谓的痛心与悲剧之后呢?

我们看到的是动画公司仍旧打着“请勿模仿”的免责声明批量生产粗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续集和几百上千集的《熊出没》,继续把暴力合理化,把道德压迫正当化。

我们看到的是这些火爆动画的玩具周边以及各种捞金大电影、小游戏源源不断,制作人们赚的盆满钵满。

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劣质儿童动画,仍然在各个平台、乃至央视循环播放。

我们看到的是一起起模仿悲剧依旧在不停上演。

但在我看来,这些停留在肉体方面的伤害,并不是这些粗制滥造的儿童动画的最大罪责。

他们最大的罪责,

是把承载着未来希望的孩子,洗脑成一个个非黑即白的纸片人和即将登场的网络暴民。

二、洗脑者

中国式儿童动画片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正邪完全分立。

这一点在爆火长达数十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中都有清晰展现。

主创人员直接将动画人物分成正邪两方,给予正义一方以无限的机缘与特权,而邪恶一方一定会被正义一方百般捉弄、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目标。

更可怕的是,这些动画中所谓的正义者们,被制作人赋予了任意妄为的权利,它们标榜着正义却行苟且之事,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就可以为所欲为。

知友@佛系曾讲述过这样一个动画片段:

青青草原很久没有下雨了,所有的动物都很渴,灰太狼终于受不了了,自己搞了一朵乌云,让它在自家那一片下雨。

本来是灰太狼的成果,然而喜羊羊他们看见了,便想尽办法把那朵云拉到自己的村里供羊羊们享用。

我看了都替灰太狼委屈。

小时候看就觉得这一集很别扭,觉得喜羊羊他们吃相很难看

而那两只熊呢?

平时没事就偷偷潜入光头强家看电视偷吃,看见光头强有什么好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商量着抢。

其中有一集光头强中了彩票,可以不用过这种生活了,结果两只熊最后把彩票抢了撕了,光头强只能又回到这种生活。

另外一集中光头强好不容易收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寄来的松子,欣喜万分,结果刚把松子放在桌子上去卧室,一个松鼠就偷偷进来大吃一通,而后被光头强发现扔了出去,两头熊发现了还义正言辞地说光头强太小气。

这样的片段在几百上千集的《熊出没》中数不胜数。

这和我们所讨厌的道德婊的行为何其相似?

道德婊们自诩正义,便对别人横加指责,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所有看不惯的都是需要被抹杀的邪恶。

而这两头熊欺负的光头强呢?

则是一个身材矮小、五官扭曲的伐木工,他没有假期、常常受工伤、天天被老板克扣工资,却依旧卑躬屈膝着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还要继续被两头熊戏弄,甚至因为形势所迫需要向两头熊下跪;连自己喂养的猫也要戏耍他,吃掉他生活艰难之时的一个月的口粮。

说实话,除了灰太狼,我从没有见过如此糟糕、如此悲惨的动画人物,而这就出现在我们的儿童动画片中,并理所应当地被压榨、欺负。

每当我看到小孩子们在看到光头强被欺负就哈哈大笑,为两头熊喝彩时,我的内心就百味陈杂。

因为这种身居正义便可为所欲为的观念已经逐渐在他们脑中生长,并为道德婊埋下潜在基因。

正邪善恶在他们脑中被鲜明地割裂与分化,在未经及时纠正之后,他们最终会成功成长为一个个非黑即白思维简单的纸片人,并成为千万网络暴民中的一员。

但同时思维的完善程度又恰恰与个人的人生高度密切相关。

所以我们会有层次越高的人,越有宽容度的说法。只有拥有了清醒完善的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命水准。

简单来说,这些被塑造出的纸片人都只是残次品,因为缺乏完整的思维能力而被限定了人生高度。

每当社会热点爆出之时,我总会奇怪中国为何会有这么多非黑即白的纸片人。

前不久熊孩子被男子过肩摔、并被猛踩头部三下事件爆出后,群众几乎完全分立为两方阵营,绝大部分人都鲜明地站队施暴者,认为熊孩子再被痛打、甚至被打死也不为过:

而后我在知乎发了一篇长文:《熊孩子与巨婴的战争,却迎来了一群以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为荣的中国人》,仅仅在文中表露出了“男子的行为也有不当之处”“大家戾气过重”的看法,便被几百人追着骂,一篇只有近两千赞的文,骂出了万赞文的评论数,人身攻击数不胜数。

等到小凤雅事件爆出时就更可怕了,各大营销号声泪俱下用自己主观臆测的事实发文章,数千万人追着小凤雅母亲骂,把小凤雅的母亲标记成恶人模样,自我标榜善良,骂她该死,骂到小凤雅母亲想要自杀:

而我只是在事件爆出当天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这样的评论:

所有人都在骂小凤雅母亲重男轻女,所有人都在为小凤雅鸣不平,但同时所有人都忽略了小凤雅的家庭在农村,父亲有智力缺陷无法工作,只有没文化的农村母亲支撑整个家庭,他们还有一个兔唇儿子,而且家里一贫如洗。我并不是想为小凤雅母亲开脱,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事情并没有营销号们说的那么简单,在了解真相之前,请保持一丝理性,另外,你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善良。

结果就被怼没人性,太冷血,竟然为这样的恶人辩护。

后来我终于明白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思维简单的纸片人了,答案就藏在中国儿童动画里。

而这些充斥着道德绑架与虚假正义的爆火动画片,依旧在一点一点地把这些恶性思维填充进犹如白纸的孩子身体里。

三、幕后的腐朽

其实早在14年,在青岛举办的“东方儿童屏幕高峰论坛”上,就已经对国产儿童动画做过评判。

研讨会上,令许多中国制作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些外国专业人士对生产儿童作品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畏心,通过行业规则和自律严格保证为孩子提供高品质的精神食粮。按照这些标准,我们的许多动画片是“废品”,根本无法播出。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更是直言:“儿童电视片应从儿童的视角和心理需求出发,而不是把成人的理念移植或强加给儿童。但我们的动画片偏偏非常擅长把成人的一套灌输给孩子,粗俗的搞笑,放大了假、恶、丑,远离了真、善、美。”

事实上,儿童动画片是个专业性极强的事业,国外动画制作越来越专业和细分,对每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研究得很透彻,能写3至6岁儿童剧本的人,不会去写7至12岁儿童的剧本。因为孩子事关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未来,更承载着万千父母的期望。

而我们呢?

上海动漫行业协会会长杨文艳曾说:“很多国产的动画片制作过程中,专家只是点缀,大多是主创人员的东拼西凑,许多故事不合儿童心理的常识。”

我们不仅没有专家参与制作,我们还没有好的编剧,而且中国的导演最擅长随便改剧本,编剧也只能以导演马首是瞻,收入更是只有制作费的2%-3%,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是5%以上,韩国则是8%-10%。

我们把钱用在东拼西凑上,把心思用在打造动画带来的商业效益上,一部部衍生出来的动画大电影和小游戏丰富无比,最重要的原版动画却只剩下粗制滥造。

当制度本身就开始腐朽,就不可能建造出任何参天大厦。

据英国官方报道:

英国的儿童早教电视片《天线宝宝》,其前期研发成本要远远高于后期的动画制作成本,儿童教育和心理学专家全程参与策划和制作。比如对孩子的研究细到孩子的注意力能保持多少分钟,动画片就得在多少分钟后调剂一下,出现音乐和舞蹈。英国对儿童动画有着难以想象的严苛标准,所以他们的很多儿童动画都会风靡全球。

所以他们有传递家庭温暖、强调父母陪伴的《小猪佩奇》、有强调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尽心尽力、坚定果断、有所成就的《巴布工程师》。

暂且不谈英国,美国也有风靡全球、展现慷慨大方、友好、可信赖性格的《海绵宝宝》,日本也有雕刻美好的宫崎骏动漫,脑洞大开的《哆啦A梦》,提倡寓教于乐的《聪明的一休》。

我们火爆在各个电视台的则是《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果宝特攻》等这种展现“正义必定永远正义,邪恶永远就是邪恶”、充满成人暴力的粗制滥造动画片。

而这些在国内火爆的儿童动画,基本都微妙地在国际舞台保持了整齐划一的沉默。

但中国真的没有好的儿童动画吗?

不是的,我们也曾有过雕刻复杂人性,展现人性美好的《神厨小福贵》,也有过充满奇思妙想和人性善意的《舒克与贝塔》,更有过提倡“在玩中学”的《蓝皮鼠大脸猫》。

可是当我看到各大平台依旧在轮播着那些粗制滥造的动画片时,

当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仍旧在为这些“头顶正义光辉行苟且之事”的“正面人物”喝彩之时,

当我知道我们的孩子正在被塑造成纸片人,一步步成长为下一代网络暴民时,

你可知道我有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