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有能力面对灾难吗

活久见,是一件相当不愉快的事情。比如,看到北京西部的洪灾,再比如,今天看到郑州市的洪灾。嗯,应该是河南很多地方吧?虽然朋友圈和群里只看到了郑州。

九八年的洪水,大概是充满了表演吧。但当时我一是还不足以看明白这“表演”,二是从洪水频发的地方来到北京难免有自己的记忆和感受,所以从电视和报纸里还是能有很多感动的。等到汶川时,信息量要大很多,有诸多做得不如意的地方,真诚欠缺,所以看到电视里铺天盖地的救灾信息,是缺乏感动的——相反担忧更多。

但每况愈下。随后这些年里,水灾似乎是没有停歇的。有一年也是汶川附近,频发山洪、泥石流,颇为关注,但是能看到的信息甚少——从社交媒体断续看到一些镜头,让人担心,但是很难找到救灾的报道了。有时候会很沮丧,是不是这个社会已经不在意也缺乏能力组织救灾了。

同样,去年的水灾,似乎新闻是一直在社交媒体里面发酵,等到全面泛滥了,才有官方媒体跟进,而且救援组织起来似乎也并没有大张旗鼓——这时候想,是不是宁可有一场表演呢?即使再多不足,至少代表了一种态度;假设只是表演,那也代表这种态度是需要表达出来的。

而不是一种全面的不关心。这几年相关的洪灾新闻似乎发生在各个地方:北京某一年大雨,导致死了数人;然后广州大雨,漏电死了数人等等。随着媒体的减少和被动主动的规避灾难,有时候会担心,究竟有多少灾难和死亡,是悄无声息发生的?

这个社会还有还有能力响应灾难吗?

年初跟朋友还小有讨论,气候是明显变得越来越极端,然后很多城市都是大干快建,很难说是科学的,到底有没有能力应对洪水?此外,越来越多城市的老城区运行了很多年,是否陈旧老化和某些部分运转不灵呢?如果社交媒体管控,都市媒体缺位,那么灾难和死亡何以能传达出来?如果社会并不充分面对天灾,积极响应,是否在山里村里的灾难就会悄无声息发生呢?

即便是这样热闹的朋友圈,郑州也代表了河南,城市代表了整体,不知道还有哪些灾难被略过。

更何况,缺乏面对灾难能力的人们,都希望一切尽快消失,而不去讨论、检讨、改变;社交媒体又是如此之快,一切会被一个新的八卦事件完全冲洗走——或许一场八卦大讨论,也是人们智识的一场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