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洪水静悄悄

2020 年 6 月 24 日,中国安徽省六安市被洪水覆盖。

Photo: Zhang Yazi/Getty Images

6 月 22 日,长江上游支流、綦江重庆段遭遇 1940 年以来最大规模洪水,洪峰过境时的水位超过保证水位 5.1 米,比 1998 年那场造成 4000 多人死亡的特大洪灾还高 0.3 米。「大水漫过围墙灌进来,整个农贸市场瞬间变成河流的一部分。」当地一位干部向财新网形容。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綦江 21 个街道都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超过 10 万人,超过 500 间农房倒塌。

同一天,贵州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受连日暴雨影响,形成「乌江 2020 年第 1 号洪水」,桥梁被冲垮,村庄变孤岛。「70、80 岁以上的那些老人说,几十年从来没遇到这么大的洪水。」贵州省镇远县的徐展对端传媒表示。就在两周前,镇远县经历了一次山洪,泥沙流一两秒间就淹没了膝盖,家里的水田被覆盖了一层楼高的泥沙。

据中国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 6 月 26 日,共有 26 个省 (区、市) 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 1374 万人次,死亡失踪 81 人,紧急转移安置 74.4 万人次,倒塌房屋 1 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 278 亿元人民币。但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水灾,似乎没有得到相匹配的舆论关注。无论是各大市场化媒体、门户网站,还是主流社交平台,关于洪水的信息都显得稀少而冷清。而在有限的、圈层封闭的传播渠道里,官方报导更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流量。「今年的洪水静悄悄」,有中文自媒体如此概括洪灾的肆虐和舆论场的沉寂。

作为周期性自然灾害,洪水的到来早有征兆。3 月 28 日,由于南方已有 6 个省份出现强降雨,水利部宣布中国进入汛期,较常年提前 4 天。4 月 17 日,《人民日报》报导水利部的预测:「今年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备汛工作的影响,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十分严峻。」

梳理官媒消息和水利部要闻可以发现,进入 6 月,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洪水灾情,中央气象台更是连续 27 天发布暴雨预警。6 月 3 日,湖南 63 个县遭暴雨袭击,部分乡村主干道因洪水中断。6 月 4 日,广东、江西、广西出现城市内涝现象。6 月 5 日,广西柳江部分支流、浙江钱塘江上中游、江西乐安河等 14 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6 月中下旬,西南、华南、江南、江淮、湖北地区又接连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大面积内涝,部分地区路段塌方、房屋倒塌。

对受灾农民来说,除了居所被毁,遭殃的农田也是难以承受的损失。贵州的徐展告诉端传媒,他家五口人三亩半水田被毁,今年无法种植,只能花钱去进购粮食,这对同村的家庭都是不小的负担。

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15 日,洪涝已经造成 861 千公顷农作物受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媒体表示,南方主要生产水稻,由于水稻的生长环境,洪涝灾害对水稻生长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蔬菜作物影响较大,南方受灾地区蔬菜价格短期内可能升高。

情况比往年更糟。水利部专家刘志雨 24 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今年洪水灾情比往年更凶猛:全国面雨量 (注:面雨量,指单位面积上的降水量) 较常年同期偏多 7%;17 省份 218 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35%,其中 21 条发生超保洪水、10 条发生超历史洪水。他说:「洪水发生集中,为近年少见。」

话音未落,6 月 27 日,湖北宜昌遭遇暴雨,从官方媒体和网民流传的视频看,街道上的积水没过车辆,水面与长江江面持平。此前,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在水旱灾害防御记者会上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汛前准备的时间,正好和疫情影响重叠,所以我们跟您一样也担心湖北的防汛。」

更大的担忧来自「黑天鹅」事件,在记者会上,叶建春提到「超标洪水」、「水库」、「山洪灾害」三大风险。他说:「我们现有的大江大河的防洪工程,能够防御建国以来的最大的洪水,但是超标洪水就有可能超出现在的工程防御能力,也可能就是一个「黑天鹅」事件,我们觉得这个事影响特别大。」这番话被不少自媒体和台湾媒体解读为三峡大坝可能溃堤。对此,中央网信办主办的辟谣平台迅速发文辟谣:「监测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可靠。」

而与灾情严重程度成反比的,是媒体和舆论的「冷淡」。

传统媒体如何报导洪水

这次洪灾,官媒报导成为信息渠道的绝对主力。据端传媒不完全统计,6 月进入主汛期后,新华社发布了约 100 则洪水相关的通稿,数量与 2019 年同期持平。内容主要涵盖降雨、洪水预警,受灾及救援情况,信息和数据来源为各地气象和水文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应急指挥部门。这些篇幅简短的通稿构成了今年中国洪灾文字报导的主体。《人民日报》6 月份亦有内容相近的 24 篇报导。

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洪灾电视新闻,内容与新华社通稿接近,并且,其播出的视频片段在微博和抖音两个社交平台被大量转发;与之相较,个体用户上传的视频反而成为少数。

中共上海市委下辖的网络新闻平台澎湃也在 6 月开始发布洪灾文字和视频报导。澎湃更多聚焦具体的受灾个体,主题紧扣「救援」,比如《工人汛期独自下河游泳被困孤岛,危急时刻被消防救出》,《湖北一村支书抢险途中被洪水卷走,已搜救近 3 日》。

与此同时,各类市场化媒体和门户网站对洪灾的报导数量较往年「冷清」不少。以调查报导闻名的老牌市场化媒体《南方周末》,6 月贡献了 3 篇具有调查性质、细节翔实的报导。其中,《水淹阳朔:一个旅游大县的艰难复苏》详细记录了阳朔洪水来临时受灾者的逃生场面,调查阳朔洪水的成因,把疫情和洪灾双重影响下的一个旅游县城的困境摆上枱面。而在同样是中国洪水大年的 2016 年,仅 7 月份主汛期期间,《南方周末》就发布了超过 10 篇洪灾相关报导。

在疫情期间发布诸多重磅报导的《三联生活周刊》也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导,关注水灾对个体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此外,除了《财新》和《新京报》,多家媒体和门户网站几乎没有发布关于洪灾的深度报导。

2020 年 6 月 23 日,安徽水库的水位因降雨大幅上升,按需排水。

Photo: Zhang Yazi/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有内地媒体人向端传媒记者隐晦表达了「禁令」的存在;另一位表示,自己甚至不清楚是宣传部门不让报,还是报社领导出于自保下达了禁令;还有一位指出,编辑部没想出好的报导角度,这位媒体人猜测,可能 (禁令) 不允许报导洪灾背后的原因,但如果只报导受灾者,编辑部又觉得没意思。

相较之下,历史学者秦晖记录下自己 6 月初在阳朔遭遇洪水过程的微信文章,意外成了公众获取灾区现场信息的少数途径之一,并难得地在微信朋友圈为洪灾争夺了一些关注度。

官媒制霸下社交媒体的喑哑

在几个主流的社交平台上,洪灾的「存在感」亦很微弱。

微博指数显示,「洪水」一词仅在 6 月 22 日当天攀上 100 万,随后迅速退潮。而这一最高纪录和其他社会、娱乐事件相比,远远称不上热门。以 6 月 22 日的微博热搜排行榜为例,只有 7 个话题与「洪水」相关 (当天累计共有 271 个话题),「黄冈一村书记被洪水冲走」排行第 7 位,其他涉及重庆綦江洪水、贵州遵义乡镇被淹的话题大都排在第 200 位 (搜索指数 27 万) 上下,与第一位 (搜索指数 480 万) 相差甚远。从 2020 年 3 月份进入汛期后至今,只有 13 个「洪水」相关话题进入热搜排行榜,最长停留时间 12 小时 (「黄冈一村支书被洪水冲走」),最短停留时间 10 分钟 (「消防员洪水中将老人背离危房」)。

在微信系统里,6 月份「洪水」一词的微信指数最高只到一千万,「暴雨」指数最高三千万。作为对照,6 月份「美国」一词的微信指数在八千万至两亿之间浮动。多数微信大号对灾情进行了冷处理,只有几个官媒账号发了少数报导。比如,尽管《人民日报》报纸 4 月份就开始报导洪水的预警消息,但是其微信公众号直到 6 月 10 日,才以《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为题,总结了 6 月上旬洪涝灾情。「雨҈」这种风格俏皮的特殊字符深受政务微信和官媒自媒体的青睐,在洪灾相关消息中十分常见。6 月 4 日,《央视新闻》公众号以《北方热҈热҈ 热҈ 热҈ 热҈ ,南方雨҈ 雨҈ 雨҈ 雨҈ 雨҈,你家啥天气?》为题,报导了北旱南涝的极端气候。此类文章阅读量和「在看」数量并未见涨,甚至低于同一账号的其他热门文章。

而官方媒体发布的视频,不少为航拍拍摄。媒体人张丰评论:「在这样的『视界』里,痛苦没有位置。洪水来了,会毁坏房屋,会淹死猪或者人,尸体会变臭,洪水退后,垃圾满地。这些场面都很不堪。但是,航拍的大场面中,不会有这些内容。」他批评《人民日报》6 月 9 日在推特发布一张航拍广西灾后景色的照片,配文为「夏日田园风光好」

2020 年 6 月 7 日,大雨导致广西南部阳朔洪水泛滥,淹没大量街道和建筑物。

Photo: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在当下最具流量的短视频平台抖音,6 月 22 日热搜排行榜 155 个话题中,只有两个话题与洪水相关,二者的搜索指数相加,约为当天最大话题「赵丽颖第一条抖音」搜索指数的一半。

和微信、微博的情况一样,「洪水」话题中的大部分视频,均由官方媒体、地方政务抖音号发布。和微博相比,《人民日报》在抖音发布的视频更具视觉冲击力:房屋倒塌、汽车被洪流冲走,也更加擅于用有感染力的音乐和有道德重量的文字渲染抗洪官兵的伟岸。这些视频得到了数百万的点赞,且几乎没有嘲讽和质疑的声音——和微博留言的生态完全不同。

去年 11 月,字节跳动政务运营总监王博在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演讲中提到,多地政府正与抖音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以加强政务信息公开与舆论引导的传播效果。截至当年 10 月,超过 16000 家政务机构入驻抖音,累计发布短视频超过 80 万条,播放量超过 3480 亿。王博在一页 PPT 中称抖音为「正能量传播重要平台」。2020 年 1 月数据显示,抖音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 4 亿。

和官媒相比,市场化媒体在抖音几乎彻底边缘化,《澎湃新闻》粉丝数为 400 万,《新京报》粉丝为 300 万,不足近一亿粉丝的《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的零头,二者发布的短视频点赞数也常只有几百到一千。

一个更难以穿透的信息壁垒已然形成。抖音视频平台分为「关注」和「推荐」两个页面,后者由算法推送视频。端传媒尝试使用 4 个已有使用痕迹的抖音账号,在推荐页面刷新 100 次,均没有刷新到洪灾视频。再使用 2 个没有登录信息的抖音账号操作,则刷新到的视频里,约有 15% 与暴雨、洪灾相关。

和抖音一样,拥有 3 亿日活的快手短视频平台也和政府深度合作,招揽政务机构入驻。不过,在以「接地气」闻名的快手,尽管灾情信息的主场被官媒把控,依然出现了远多于抖音的、由个人发布的洪水现场视频。2018 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抖音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比较高,快手则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比较高,覆盖到下沉乡镇。城市用户看不到的洪水,在受灾乡镇用户的推荐页面里会自然浮现。

贵州省的徐展告诉端传媒,他没有快手账号,不过邻居会在快手上看新闻并分享消息给自己。他了解到,除了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的洪灾也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