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近日流传一篇网文,指蒙牛和伊利两大国产乳制品巨头存在产品品质不达标、左右国家降低检验标准、压榨奶农等严重问题,引起社会关注。针对网传《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一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声明回应,称该文罔顾事实,刻意杜撰,用心险恶。随后,该公众号受到了蒙牛和伊利两家公司的联合投诉,文章被删除,公众号也关闭。
当我们在表达一个观点时,我们需要用大量的事实数据来支撑,这样才会让文章更有说服力。显然,无论是原作者的文章,还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声明,都没有给出事实依据,具体数据进行反驳佐证。
原作者罗列的蒙牛伊利 “六大罪状”,具体为:
1.2005~2008 年,在伊利蒙牛的推动下,国家启动 “禁鲜令”,低温鲜奶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 等名称。
2. 蒙牛和伊利也和三鹿一样,添加了三聚氰胺。
3. 蒙牛伊利利用三聚氰胺事件,降低了奶制品质量。
4. 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
5.2018 年的伊利跨省追捕。
6. 蒙牛 CEO 当众表示: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
所谓“禁鲜令”,来自于2004年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该《指南》规定,“加工食品(包括乳制品)不得称鲜”。因此,凡采用巴氏杀菌法、低温存放的“鲜奶”,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是不是在两大乳企巨头推动下不得而知。
蒙牛和伊利当年添加了三聚氰胺了吗?
●结论:当年蒙牛伊利确实添加了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事件中,不止是三鹿,蒙牛伊利也有添加,量多量少的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和蒙牛起草 “乳业三大国标”,受到不少人的质疑:首先,为什么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添加三聚氰胺就是因为企业收奶以及国家标准验收等对奶的蛋白含量有明确要求,而大部分的奶场为了降低成本,多赚钱,用的饲料、饲养技术、产奶周期等都是从钱出发的。为什么蒙牛伊利降低了蛋白标准?因为没有巨量奶源达到高标准,而蒙牛伊利这样的大型企业需要的奶源数量不是自己做养殖场就能负担的,所以就有了降低标准这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吗?
结论:总体正确
2012 年,西安的大三学生发布《我在内蒙古的十天——蒙牛冰淇淋代加工点实习记录》,将在蒙牛的实习经历形容为噩梦。但至于他们微博有没有设置 “禁止评论”,就不得而知了。
伊利真的有跨省追捕吗?
结论:正确
蒙牛CEO表示,在香港在新加坡,我们的酸奶业务发展的非常快,主要原因是我们把最好的产品把优质的高质量的产品放到这些市场。因此原作者的列举的例子同样没错,蒙牛确实存在双标的现象。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清楚,原作者在《蒙牛伊利 6 大罪状》中,所列举的例子,一部分基本都是事实。所以我们也希望蒙牛伊利能拿出 “实质性的证据”,来佐证原作者是否在造谣。
回复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