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提倡拒绝餐饮浪费,上下都在大张旗鼓宣传。政策落实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变形,比如“N-1点菜法”,引人嘲笑,但从总体来说,公众对此项倡议还是持肯定态度。勤俭节约是传之千年的普世美德,没有多少人能理直气壮说:浪费就是比节俭好。
从经济学角度说,节俭利于储蓄,储蓄转为资本,有助于经济增长。节俭有益,浪费不好,道理似乎不言自明。但问题的关键是,节俭和浪费从来没有清晰的界限。
一个最爱抱怨浪费的人,他也很少说自己浪费。他们眼中的浪费,通常都在别人身上发生。比如他们会觉得,朋友的衣服又多又贵,还是常购物,真是天大的浪费。可在朋友眼中,这是正常不过的消费。
“浪费”主观性之大,有时连一些“节俭”之人,也会成为别人眼里的“浪费”。我在家里做饭,偶尔菜吃不完,会顺手倒掉——家里老人见此情景,心疼不已,每每抢着洗碗,强撑着多吃几口。这样的节俭在我看来,却是极大的浪费,它糟蹋了食物(吃饭到饱即可,何必强撑),损害了健康,长此以往,代价何其之大。
当然有人会说,你做饭为何就不能少做?话说得没错,可生活总有偶然,做饭者的安排和吃饭人的胃口,总有不相符合,偶尔“浪费”在所难免——倘若追求每餐不剩,就要投入过多口舌和精力,这些投入不是“浪费”吗?我不糟蹋食物,不过家里偶有剩饭剩菜,却没有什么歉疚。浪费还是不浪费,我自己清楚得很。
生活中很多“浪费”,就是这一类“无法互相理解”。有人请客多点菜,客人嫌浪费,主人还怕招待不周;有些地方搞西红柿节,番茄满天飞,游客在浆里打滚,电视机前老太太直喊“造孽”,当地公司却嫌广告做得不够大——几百斤番茄才值几个钱,上电视新闻,打大广告,将本地产品推介出去,这个才是重点。
连最近被反复批判的“大胃王吃播”,也很值得说一说。首先要声明,我平时是不爱看“吃播”的。看别人吃饭,获取满足感,这是我很难理解的体验。看大胃王如饕餮般消灭食物,嘴里发出悉悉索索咀嚼的声音,无论他们长得再好看,吃饭姿态如何优雅,我都兴味荡然。不看归不看,我还是对“吃播”火爆很感兴趣。
看过不少弹幕,也翻了些文章,我才明白:吃播的兴起,很符合人类心理的需求。吃,这是人类最重要的解压方式,很多人看他人(尤其是爱豆)吃饭,即便自己不吃,也会兴味盎然,津津有味。吃播者吃得越香,观看者越满足放松,仿佛自己也大快朵颐。不少减肥人士为克制食物诱惑,通过观看“吃播”获得满足。
从这个角度说,“吃播”属于休闲娱乐业,观众有需求,大胃王表演。拉一拉流量,带一带货,偶尔给美食打广告,无可厚非。“吃播”姿态雅不雅,有没美感,这些不重要。所谓“浪费食物”,也无从谈起——“吃播”不是把食物扔掉,只是一种表演,它没有伤风败俗,强行将其禁止,是权力干预私人领域。这是应当被批评的政策倾向。
最近国家提倡“拒绝餐饮粮费”,很多人拿着政策的尚方宝剑,这看不惯是浪费,那看不惯也是浪费。吃播要禁止,下馆子不让多点菜,餐馆要推出半价菜,等等。纷纷扰扰,仿佛民间的浪费已经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很多人还计算,全国每年浪费多少食物,如果能节约下来,够多少人吃,如此这般换算。
这些当然是有问题的。浪费从来都是私德,每个人感受不一,很难就“浪费”形成客观标准。国家出手立法,制定标准,细则指导,手伸得太长了,不仅要闹笑话,也不具可执行性。很多所谓“浪费”不可避免,非如此,则需要更多成本去避免“浪费”。倘若国家把“浪费”管起来,“节约”下来的粮食也无法到达饥饿者口中——当管制发生,市场也就破坏,穷人的处境只会变得更差。
因此,谈“浪费”不能擅定标准,越俎代庖,替他人做主。在产权清晰,价格有效的情况下,所谓“浪费”的危害其实很有限。个人再怎样挥霍无度,花的是自己的钱,除了一些糟蹋的部分,他的财富将流转到其他人手里,继续发挥作用;一般人花钱都会掂量,浪费越多,越加不舍,一旦无可收拾,想继续浪费也谈不上。
弗里德曼谈“四种花钱模式”就说,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即讲节约又讲效果。这是最能避免浪费的经济模式。作为它的反面,花着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这是效果最差,也是最不讲节约的经济模式——最典型例子,就是前段时间贵州独山县花400亿建造各种奇葩建筑,制造债务无底洞的例子。无数例子证明,没什么比官僚计划经济更能制造浪费了。
回复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