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真正的贫困是看不见的

【编者按】终于发慰问电了!看看隔壁的老普、小金就知道,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昨天我发文后,不光是网友的人性共鸣,后台也同时收到很多小粉红的留言反对,甚至恶毒攻击,为国撕咬,丑态百出。万万没想到,时隔24小时,同一拨人,又180度大转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向我靠拢,歌颂大国风范,赞扬人道情怀……我深深感到,老胡不易,叼盘其实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儿。本号文章,不能保证结论正确,但至少都是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因此热衷于叼盘的不必关注本号。青年历史学家张宏杰谈到他的舅舅,令人忍俊不禁,这应该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头脑,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

假期追了一部最近的热剧,《沉默的真相》,观感令人窒息。很多人说素材是新城老王,其实老王只是暴露出的冰山一角,历史余孽。这类恶事,源远流长,绝非个例,乃至很早很早就形成一套暗黑的地下产业链。故事背后快被人遗忘的真相是,就在十多年前的贫困农村,有组织的性侵留守女童屡见不鲜,有些贫困学校校长、教师甚至为土豪和贪官充当淫媒,介绍机会,《沉默的真相》其实还是沉默而隐晦的,不信的同学可以翻翻那些年已经查明的刑事案例。归根到底,道德难题还是因为穷。

贫穷是万恶之母,很多令人发指的罪恶在贫困地区是见怪不怪。最近有一名西部地区的网红拉姆被家暴残忍杀害,群情激奋。贫困往往滋生暴力,是双生子。经济落后地区,治安大都是相对糟糕。有人说是警方不作为,导致家暴演化为谋杀。其实还是穷,富裕地区财政收入多,公务员工资高,警力充足,专业素质强。一切优质的公共服务,背后都是钱堆起来的。

现在要走“内循环”之路,很多人的理解是高科技,不卡脖子,自力更生,我不明觉厉,对汉语的语义理解好像是平行世界,我理解“内循环”的核心是内需。创富于民,藏富于民,民富国才强,内循环才转的动。“大炼芯片”天天刷屏,据外媒报道中国将以举国之力投入近10万亿发展半导体,优先度不亚于当年“两弹一星”。高科技能不能弯道超车,超英赶美,由专家判断,小民无缘置喙;但要想实现“内循环”,高科技烧钱、带路战略烧钱这些大手笔大项目之外,更需要设定优先级关注的是普通人的小小民生。尤其是外部环境进入高不确定的波动期,没有一个强大健康的内需市场,居民购买力捉襟见肘,天量投资缺乏有效的终端消费支撑利润回流,分摊前期成本,“内循环”恐怕会遭遇各种“肠梗阻”。

【自媒体高级黑】


很多人吃饱了才几年就忘记了饥饿的滋味,生活在网络上,看到的是知乎体,985毕业,年薪百万,刚下飞机……总理说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就莫名惊诧,大家可以查查贫困线是怎么算出来了,就是每日所需热量换算成食物价格再除以恩格尔系数。这条线实际是赤贫线,温饱线,以饿不死为基准。2009年以前是年收入1190元,目前中国的贫困线涨到了年收入2855元。折合美元是402刀,相当于每天收入1.1美元,还低于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世行贫困线是日均收入1.9美元。

这是中国月收入的分层图,只要月薪5000元,你就排在中国人群的前5%了,14亿人口中的前7200万:

真实的中国就这样一个家底,我们折腾不起,胡闹不起,未富先老,未富先骄,还没胖起来就喘了,整天怼天怼地,意淫强国,在别人眼里不会有真正的尊重,只会觉得你这个人好奇怪,好难处,好玻璃心。如果非要与西方国家比,确实他们社会的贫困人口很多,而且这些“贫困户”永远脱不了贫,因为他们是相对标准,一般按比例法确定贫困线,“贫困标准”即社会收入中位数除以2,大致对应一国15-20%的人口,因此社会永远存在一部分“贫困人口”。西方国家之所以采用比例法划分“贫困人口”,不是为了让他们早日脱贫,而是为了给社会中下层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济贫。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让8亿赤贫人口成功脱贫,这是对人类文明的史诗级贡献。今年马上就要全面脱贫,不再有“穷人”,来之不易,普大喜奔。自家办喜事,不要非踩别人一脚不可。美国社会永远有4500万“穷人”,有些自媒体拿这个数据来带节奏,很无聊,因为双方连统计口径和贫困标准都不一致,驴唇不对马嘴,这种比较不是胡喷吗?

更令人气恼的是,睁着眼说瞎话,这种砖家,比比皆是,任务就是天天给国人灌迷汤。这位陈教授,亲生女儿拿绿卡生活在美帝,每天工作在对敌斗争第一线,乐不思蜀;自己则天天发布惊世骇俗的研究成果。

中国的月薪两千人民币,真的比美帝月薪三千美刀,生活还舒服吗?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真的那么强大吗?这不是新版的“宁要XX主义的草,不要XX主义的苗”?难道全世界还有四分之三的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中国人去拯救?可惜,全球化时代,忽悠最怕对质,毕竟有不少人是出过国的,迅即被网友PK了各自月薪的实际购买力:

沉默的大多数

转自财新网,作者万海远、孟凡强 

2020年5月28日,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到,我们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一数据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社会各界在追问月收入1000元左右以下的人,真的有6亿这么多吗?这一群体分布于何处,数字的背后又代表着什么。

事实是,总理讲的这个数是中国最为真实的现实国情。在强劲经济增长的带动下,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进入了高收入阶层,而且也有多达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但也绝不能忽略中国的分配结构仍然是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事实,有相当大一部分群体还在生存线附近徘徊。他们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他们没有渠道发声,社会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这个社会沉默的大多数。

老百姓最为看重的还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有人迟疑,真有这么多的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吗?

首先是这里的月收入标准问题,国家统计局一以贯之使用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不是市场化的工资水平,更不是城镇部门平均工资。在扣除掉个人所得税、私人转移支付和各种社会保险费等之外还能用于实际使用的,才能被算作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若无特别说明,下面都是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能反映家庭是否可以足够支付衣食住行等必备开支,合理反映家庭教育、医疗与养老负担等最终的社会福利。所以说,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能反映真实民生问题,最能反映家庭或个体生活福利的真实状态,因此也是定性判断一个国家发展阶段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故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甚至在欧美发达经济体中比GDP指标的重要性还要更高。

是否真的有6亿?

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这个数字不免让我们更加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真实状态,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事实。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分层线性随机抽取了7万个代表性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有39.1%的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换算成人口数即为5.47亿人,同时月收入在1000-1090元的人口为5250万人,因此1090元以下的总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42.85%。所以,正如总理所说的,约1000元(准确地说是1090元)以下的人口规模达到6亿人。

在这6亿人中,有546万人没有任何收入,有2.2亿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有4.2亿人月收入低于800元,有5.5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有6亿人月收入低于1090元。如果以1090-2000元标准来界定中低收入者,则该群体的人口规模总量会达到3.64亿。加上这一部分人,中国月入2000元以下的人数为9.64亿。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3650美元至36500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6.7的汇率计算,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44万至24.45万人民币,换算下来月收入标准在2000-20000元之间(准确为2033元至20375元之间),表1显示该群体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31.1%,故人口规模为4.38亿人左右。国家统计局在世界银行标准的基础上,认为中产收入标准是月收入在2000-5000元。以这个为标准,则2019年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占比超过26%,实际约有3.64亿人。

这6亿人都在哪?

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的6亿人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表2发现,在月收入低于1090元的群体中,来自农村的比例高达75.6%,远远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占比,这说明绝大部分低收入群体仍然分布于农村地区,城乡分割仍是中国特色最大的问题之一。另外,这6亿人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比重为36.2%和34.8%,说明中西部仍然也是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来源。

这6亿人中,成年后还未婚的比例为19.8%,平均年龄为38.5岁。

其中主要是老小两头,年龄小于等于15岁和大于59岁的人群占比是19.7%和19.1%,明显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结构占比。从受教育年限来看,月收入低于1090元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5年,处于刚刚完成义务教育的阶段,说明这一群体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很低,其中小学及以下的比重为43.7%,文盲的比例也占到了9.6%。从就业形式来看,非劳动力占比最高为37.1%,自我雇佣者占比达到很高的18.0%,而工资就业者占比仅为37.4%,明显低于其他收入群体。

综合来看,这6亿人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大部分都在农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口规模庞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负担重,是小学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当高,大部分是自雇就业、家庭就业或失业,或干脆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注:本表是2019年数据,根据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CHIP数据推算。

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关键阶段,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中国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被认作发达国家”,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表示“中国不再是第三世界”。在国外政客的鼓吹之下,国内一些人也被发达国家的头衔而冲昏了头脑,沾沾自喜于即将或已经迈入了高收入国家,从而出现对中国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误判。

按照人均GDP标准来算,美国是6万美元,全球平均是1.146万美元,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标准至少是3万美元,而中国目前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因此中国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根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公布的信息,201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为3.6万美元(税前收入),平均每个月是3000美元,相当于22000元人民币左右,是中国的8倍多。

进一步从人均可支配收入角度看,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而同期折算美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4427元,是中国的10倍还多。所以说,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标准来看,中国离全球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更属于标准的发展中国家。

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部分居民的获得感并不足,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仍然是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的纺锤形结构,分布曲线呈现非常明显的右偏分布,所以收入差距明显较大,容易出现明显的“被平均”现象。有近43%人口的月收入在1090元以下,有近69%的人口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有约84%的人口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口比例更是高达95%左右。

综合来看,中国仍是一个以低收入群体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并且低收入群体的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超乎想象,这也说明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距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有很大距离。虽然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但截至今天,我们人口多、资源少、发展很不平衡的事实仍很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仍然处于生存线附近。

我们要保持战略定位,准确认识中国居民的实际收入状况,客观评价中国真实的收入分配差距情况,清醒意识到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全球的相对位置。所以说,我国仍然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目前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