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

今天读《史记》,聊一聊刘邦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

估计有朋友就要笑了。

意思是,算了,你还是歇了吧,不用聊了,这个问题,不早有历史结论了吗?

比如,那年,“好读书”的郦食其也想参加革命,就托一个在刘邦队伍上当小军官的老乡引荐下。

老乡有点为难。

郦食其说,难办?

老乡点头。

郦食其说,哪里难办?

老乡一笑,你的身份。

郦食其说,老子身份怎么了?老子他妈堂堂“狂生”,咱县上谁不知道!

老乡说,你看你,一言不合,就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太知识分子了啊。而且还是混得不好的那种。

“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

郦食其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这不正来革命上找饭辙嘛。

老乡也一笑,说兄弟,你也知道现在是在闹革命啊,这他妈是砍的时候,你会砍吗?你敢砍吗?

这位刘邦“麾下骑士”边说,边拍了拍自己的刀子。

意思是,你用书砍吗?

郦食其就有点恼了,说他妈都一个县出来的,你跟我还装?横竖就一句话的事,你帮我递上去就行。

老乡说好,那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啊。你非要试试也罢,但到时候记得把你这顶帽子摘了。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就是这句,被许多好事者抓住了,他们说,看,给人摘帽子,然后再往里面撒尿,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他们认为,这就是在知识分子这事上,触及刘邦灵魂的时刻。

那这个思路靠谱吗?

大概只能说,这些朋友都误会沛公他老人家了。

其实,沛公在有关知识分子工作和政策问题上,是有自己套路的,而且,套路还是一贯的。

只用“好”和“不好”来谈论,甚至哭哭啼啼,其实露的不是沛公的怯,倒是很多知识分子自己的贼形。

简单说,有些朋友,是只愿看沛公撒尿,不愿看沛公安排酒食,甚至是称兄道弟、谈笑风生。

何也?

其实历史现场是这样的——

有些知识分子见了刘邦,侃侃而谈,刘邦就不耐烦,破口大骂“竖儒”、傻X、快给“乃公”滚。

有些见了刘邦呢,也是侃侃而谈,刘邦则收住匪气,摆出“殆天授”的大度样儿,耐心听他们扯淡。

有的时候,甚至还毕恭毕敬,口呼先生,谦虚谨慎得不行。

这说明什么?

是有些知识分子想套路刘邦没成功,而有些成功了?

还是刘邦“意豁如也”地对所有知识分子,不管高矮肥瘦、东西南北,都成功实施了反套路?

细读当年“倒秦”、“诛项”的革命战争史,只能说刘邦算是把知识分子的德行与手艺看到家了。

在知识分子闹革命这个问题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至少两条路线的斗争。

一条是装而且不行。

一条是不那么装,所以大体还算靠谱。

那鉴别的标准是什么呢?

刘邦说,看能不能密切联系裙众。

比如叔孙通刚参加队伍时,刘邦就看不上他。

为什么呢?

按说这位也算大儒啊,有手艺,在秦皇帝的体制里食过禄、有级别,所谓“以文学征,待诏博士”的。

而且觉悟也高,看到天下豪杰并起,秦二世的船就要沉了,给升到头等舱也不要,瞅个机会,就悄悄跑路离开咸阳,说是要到故六国的广阔天地上参加革命,大有作为。

跑得非常干脆,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

旧制度下那些坛坛罐罐的好处,说扔就扔。

即单论这个机灵劲儿和行动力,就远远超过一大批同行。

按说正是刘邦欣赏的干部类型啊。

那刘邦为什么烦他呢?

一开始,叔孙通也挺困惑。

但他很聪明,火热的革命生活也教育了他,他很快就琢磨明白了。

原来是自己太端着了。

手上没有血,倒也罢了,关键是腿上也没有泥啊。

这还带个“解倒悬”的革命样儿吗?

叔孙通立刻决定,不装了,先把有些架子和自我感觉良好放一放,和绿林交朋友去!

他首先换下儒者们的长衫,换上了劳动人民的短打。

而且还带动学生们也这样做,让“众弟子”也都深入到战士裙众中去,穿他们的衣服,说他们的语言。

然后,自己放下古书,开始五湖四海,再在会上发言时,肯定的都是那些敢打敢冲的好汉,再不说什么粗不粗、细不细的了。

一句话,大儒叔孙通开始要武了,整个人都快武化了。

“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

这些变化,刘邦都看在眼里。

这叫会来事,且能成事啊。

他妈队伍上最缺这个。

刘邦就大悦,几次讲话,都夸叔孙通是知识分子密切联系裙众,在革命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的先进典型。

很多事,就这样开始了。

甚至后来,革命成功,汉家天下以后,刘邦还让叔孙通做了太子太傅。

意思是,只有这种大儒,才不会把老子的接班人带到沟里去吧?

这个,就不多说了。

历史本身没有剧本,即使是刘邦这样的超级玩家,有些事,有时也是徒叹奈何、算不到的。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史记》里的这句话,才是把握刘邦对知识分子态度的真关键。

刘邦是想和知识分子们这样聊一聊——

别光惦记着蹭上席来吃肉,也要看到这筵席是从哪里来啊。

这里面,就有深入,有结合,有联系,还有一个灵活。

一句话,文章大了。

所以,后来进城时,已经很能在刘邦耳边说上话的叔孙通不免也有些兴头,觉得也是时候稍微飘一下了。

于是就建议刘邦也搞一搞仪式什么的。

叔孙通的意思是,现在进城了,不比从前大家伙一起上前抡刀子的戏了,有些工作,可以抓一抓。抓了好看。

刘邦就一笑。

他如何会不知道叔孙通那点心思?

但人颂得也对,的确是时候了,新阶段了,抓抓也无妨,何况确实也好看。

于是就只轻轻敲打一句而已——

可以试试,别他妈太难就行。

“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真是不改高祖本色。细读,还是结合锅情,深入裙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