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很多公号都在讨论“内卷化”,蛮有意思的。我是个对新名词很迟钝的人,总是要等到大家都在说了我才反应过来。大致了解了一下意思,是说在一个封闭的竞争环境中,人们投入越多的时间和努力,产生的效益维持不变或者更少。典型的例子有这么几个:一是大家都在剧院里面看戏,忽然前排有人站起来了,于是后面的人也非得站起来不可,最后导致大家都站起来了,但结果反倒不如起初——那会儿至少还有座位。第二个例子是衡水中学,因为一个省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就这么多,大家拼命努力,导致入取分数水涨船高。本来一天学八九个小时就可以考上,最后大家都必须得学十几个小时才能考上。这两个例子确实非常形象,但是我觉得用来比拟一个社会是不行的,因为这两个例子结构都太单一了。
首先分析一下第一个例子,剧场效应。刚好之前跟一位经济学专业的朋友请教过这个问题。他说当人们在剧院中看戏的时候,如果有人站起来,第二个人是不会跟着站起来,而是会说,“哎,你这个人怎么没有素质啊,你坐下啊!哎你不坐下是吧?保安!保安!”正常情况就是这样的。每一个坐在位子上的人都是买了票的,也就是说,都是有产权的,当一个人站起来的时候,他就侵犯了后面很多人的产权,这时候只要还有法律,只要还保障私有产权,就会让那个挑事儿的坐下或者强行揪出去。不会出现大家都站到椅子上看戏的情况。
再说一下教育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这种在剧院不会真实发生的事情真的会在教育环境中发生。其实不单单是衡水中学,整个教育体制都是这种“内卷式”的消耗。因为我们目前的教育是封闭的,而且,没有什么私人产权。
教育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它没什么多样化的产品,也很少有新产业取代旧产业这种事情发生。上一次新教育取代旧教育还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是上旧私塾背四书五经呢还是上新学堂学数学物理呢。这之后都是政府办学,让你学啥就学啥,没什么竞争。而且还不是国门一关总的封闭,而是层层叠叠每一个小地方都封闭起来,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小区都封闭起来,既没办法流动,也没办法选择。当年农民被绑在土地上不让动,每天累死累活也赚不到钱,现在大家都不这么干了,只有学生还在遭这种罪。不仅分数越抬越高,房价也越抬越高。封闭也就罢了,教育还没有产权。为什么叫义务教育呢,我以前以为是国家帮我们把教育的钱花了,我们自己就不用花钱了。教育是国家的义务。后来发现搞反了,义务教育的真正含义是,上学接受那一套东西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也就是每个人的脑袋都有被统一修理的义务。义务教育的后果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学,我们花了很多很多的钱,买房子的钱,补习班的钱,结果摊上的是一样没有产权的东西。没有产权就没办法保障自己的权益,只能接受上头的安排。门关得死死的,资源那么少,你又没有保护自己的武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厮杀呢?怎么可能不“内卷”呢?
但是,我觉得用全封闭无产权的教育环境来比拟一个丰富的社会是说不通的。我怎么觉得只要是商业社会,就必然是开放的,内卷不起来。除非有强力从源头上砍断创造力,比如说领导忽然很想忆苦思甜,来一出计划经济供销合作什么的,那就没办法了。只要不这么干,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出真正的价值,因为只有真正的价值才能换到钱。跟教育不同,商业社会不是按考分发钱的,而是按价值发钱。凡是能交换的,都是有价值的,不存在白白的消耗。有人说,恶性竞争就是白白消耗,投入了更多的力气,结果卖出去的价格更低了。这怎么是白白消耗呢,对于消费者来讲,这是多好的事情啊,这是多大的价值啊。正是因为企业一直竞争得非常厉害,我们才能买得起这么多好东西。我家第一台电视机花了两三千块钱,只有八个频道,还没遥控器。第四第五台也是两三千块钱,挂在墙上薄薄的一片,有无数个频道。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自由人本身是有创造力的,碰上一条走不通的路,会想办法走另一条路,碰上一个拎不清的人,会想办法跟另一个人打交道;一个地方待不下去了,会想办法到另一个地方去谋出路,找生活,不会由着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把自己卷起来。自由和创造力稳稳地绑在一起,永远不可能分割。如果真的卷起来了,大家都卷起来了,我觉得原因不会是什么恶性竞争,而是自由被某种强力捆住了,嫁祸给竞争。
1 Comment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