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再遭重击。
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今日上午,官媒集体发布一条重磅消息: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同时发布的还有另一条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
显然,阿里巴巴的问题不小。
国家多部委如此密集的向一家电商企业频频出手,而且是密集到需要排着队找它的麻烦,可谓史无前例,前所未有。
如果从10月24日外滩金融峰会的第一次震动算起,阿里系已经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国家队进场和约谈,针对平台经济和反垄断的相关法规也越收越紧。
多米诺骨牌正一块块倒下,阿里巴巴迎来至暗时刻。
而向来高调的马云,也整整消失了60天。01.谁举报的阿里?
为什么突然启动对阿里巴巴的调查?
就在10天前,市监总局刚刚向阿里系砍下反垄断第一刀,并作出了50万元的顶格处罚。
这个所谓的顶格处罚,对庞大的阿里帝国来说,无疑是个毛毛雨,挠痒痒都不是。
显然,老百姓是不满意的,更高层应该也不满意。
于是,更大的一刀就紧跟而来:
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理由是,有人举报至市场监管总局,阿里巴巴存在“二选一“等垄断行为。
上升到立案的程度,就不是开个罚单那么简单了。
严重的话,是要有人付出“代价”的。
想当初,马云在创业初期,曾悲壮的说过一句话:
如果需要坐牢,就我去!
会不会一语成谶?
毕竟,前首富黄光裕也快出来了。
但问题是,是谁在举报?
是谁选择在这个时候举报?
是一直在举报还在现在才举报?
一切都显得很诡异,很不可描述。
讽刺的是,几天前阿里刚刚严正辟谣。
网传中央联合调查组进驻阿里巴巴,阿里随后发布声明,表示绝不容忍纯粹的捏造,并将追究造谣者的责任。
一周过去了,作为一家能把阿里云做到市场第一的科技公司,还没查到谁是造谣者?
无风不起浪。如今对照看来,之前被调查的传闻一定也与举报有关。
而举报肯定也不仅仅只举报到市监总局,中纪委、银保监、证监税务,应该都接到了举报信。
所以才有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排队约谈阿里的戏码。
有一个细节,关于立案调查市监总局是这样表述的: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大家发现了吗,也就是说,在举报之前,市监总局就已经开始对阿里进行了“前期核查研究”,而且是可能已经掌握了实锤,证明其有“二选一”垄断的行为。
公开宣布立案调查,自然不会无功而返!
所以这一次,阿里在劫难逃。
当年单枪挑商王的故事,
再也不会重演了!02.阿里单枪挑商王
这个故事,很多人记忆犹新。
那是5年前的2015年,也是一个冬天。
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个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指出淘宝的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而同步监测的京东、1号店正品率则分别为90%和80%。
这不等于是砸淘宝的场子嘛。
几天后,淘宝憋了个大招,以淘宝小二的身份在官微上直接开怼:
刘司长,你违规了,别吹黑哨!
通篇可谓文采斐然,但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对正品率为什么这么低绝口不提,反而是盯着抽检报告的程序性问题紧咬不放。
并点名批评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
这么神圣的行政执法授权给您,您使用公权力这么情绪化,真的好吗?
更杀人不见血的是这一段,简直触目惊心:
“一棍子打死淘宝容易,但一定不要因为淘宝,一棍子打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棍子打掉中国消费新趋势,一棍子打掉广大商家对公平执法的信心”。
这政治帽子扣的,是不是有点熟悉的味道?
如此剑拨弩张的公然开炮,究竟是谁给了这个淘宝小二的豹子胆?
果然,工商总局炸毛了。
当晚10时,公开回应了“淘宝正品率37.25%系委托第三方监测,不存在程序违规问题,更不存在逻辑混乱、情绪执法问题。
第二天上午,则直接在工商总局官网挂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
痛斥阿里养痈遗患,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在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
其中的一条是,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
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市场主体,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显然,阿里并没有听进去,而是直接选择回击:
我们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随后,商务部、新华社开始下场。
当然,他们作为工商总局的盟友,来打群架的。
就在这时,平台的数据垄断开始发挥作用,挟裹淘宝商家公开质疑工商总局的抽样结果:
没有假货啊,请让我们死个明白。
到此,一场世纪大骂战可谓高潮迭起,跌宕起伏。
一个电商平台,和国家工商总局公然撕逼,简直匪夷所思。
同业竞争之间的骂战很常见,但你见过一个开店的和衙门公开对骂的吗?
更让吃瓜群众瓜掉一地的是:
这一场激烈交锋,笑到最后的是店小二!
马云亲自到访工商总局,和时任局长张茅喝了一杯茶的功夫,就一笑泯恩仇。
张茅肯定了电商的重要作用,而马云则表示将全力解决假货难题。
之后,白皮书被悄然删除,阿里系全身而退。
谁能说得清,这背后到底是权力的作用,还是资本的魅力?
但这一仗,让所有人看明白了:
马云不好惹,也惹不起!03.疯狂的“二选一”
而后的5年,阿里一骑绝尘。
在野蛮生长的路上,开始不断出格。
仅仅一个支付宝平台,就绑定了无数资本,当然也绑架了国计民生。
而相对滞后的监管,则是眼睁睁看着这只蚂蚁毒瘾发作,长成大象。
在三大C2B平台,阿里巴巴的份额是58.2%,京东16.3%,拼多多5.2%,而其它的苏宁、唯品会才1点多,国美和亚马逊更小的可怜。
当你看到这个数据,就能直接感受到二选一的阵阵寒意了。
早在2015年底的11月初,京东就接到商家反映,阿里在双11促销活动中胁迫商家进行二选一。
市场份额远远小于阿里的京东愤而举报,称其妨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
但阿里连工商总局都不放在眼里,能把区区一个京东举报放在眼里?
随后,阿里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二选一开始从双11扩展到618,直至最后变成了独家合作。
这对无数中小商家来说,无论阿里提供的服务是好是坏,他们都得装作很享受的样子。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没得选择。商家都被赶到一个平台上,没有了货比三家,消费者还薅个毛?
去年618期间,就因为卖微波炉的格兰仕与拼多多眉来眼去,就被天猫平台掐断了流量,造成其1个多亿的产品滞留在仓库里。
随后,格兰仕与天猫公然撕逼,喊话天猫高管“别玩阴的”。
而我们虽然早有《垄断法》,但对于互联网监管这一块却一直没有修订,更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细则,导致市场监管的“失灵”,眼睁睁看着资本巨兽不受限制的狂奔。
2019年双11前夕,阿里公关部王帅就“二选一”问题再次强词夺理:
“所谓二选一从来只是一个伪命题,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这也是某些企业常用的竞争手段,可以说是翻脸的速度比脱裤子还快。”
不讲武德的是京东,自己也搞二选一,还有脸指责我?
听这话的意思,就是别跟我讲什么法律,二选一很正常。
看来,被资本蒙住双眼的这匹野马已经狂奔好久了,不然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明知道二选一是一种排除竞争的绞杀行为,是市场垄断,是违法,还理直气壮的说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这吃相就显得太丑陋了。
套用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我从未见此厚颜无耻之人!”04.反垄断究竟反什么?
阿里的这个冬天,风雪交加。
显然,叫停IPO不是开始,而反垄断立案调查也不是结束。
一场针对互联网巨头的收网之战也正式打响,资本无序野蛮的生长时代宣告结束。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要把阿里巴巴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让他们敬畏市场,服从监管,不能无法无天。
燕梳楼也关注到一个细节,在新华社发布立案调查通稿时,人民日报则配合发布了评论文章《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
这也正是严管深爱的直接体现。意味着国家对平台经济的发展政策不会改变,但要在监管的引导和推动下,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写到这里,很想问大家一句:
当我们反垄断时,究竟反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人云亦云。
做生意的最高目标就是垄断,但做生意的最低底线也是垄断。
一旦垄断形成,就意味着无数小商家被绑架,无数消费者被收割。
现在已经到了全民零付费时代,所有人都将为巨头们的流量垄断买单。
曾经我们也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感动过,也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魄力激动过。
但不能一退休就放飞自我,放任资本胡作非为。
现在的市场成什么了?不是没有难做的生意了,而是变成了离开你什么生意都做不成!
不用等到伟大的102年,22年蚂蚁就长成了大象,阿里巴巴就成了四十大盗,而曾经万民敬仰的屠龙者也变成了恶龙。
但盗亦有盗啊。当一个企业家不用法,而是靠家法管理一个企业的时候,被收拾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这也是为什么外滩风云之后,为何众多大佬开始集体反呛,并快速形成一股强大的国家力量,对阿里展开疾风骤雨般的大手术。
如果不能用最快的时间拨除资本的獠牙,等到他们反噬社会时,必须血流成河尸骨如山。
悲哀的是,很多年轻人还把“在浙大读CS,到阿里上班,去未来科技城买房,与网红做邻居”作为人生梦想。
甚至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还在为资本叫屈。
在资本面前,你的同情一文不值。
因为他们是他们,你们是你们。
永远都是一把镰刀和韭菜的距离。
克莱因瓶是一个不可定向的二维紧流形,而球面或轮胎面是可
回复
查看评论